使用奥林巴斯 CX33 显微镜进行荧光观察颗粒样品(如荧光标记的化妆品颗粒、生物微粒等),需结合其硬件特性与荧光成像原理,以下是具体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一、样品预处理(针对颗粒样品)
分散与富集
若颗粒团聚,超声处理 1-2 分钟(功率≤50W)使其均匀分散;
微米级颗粒:通过 0.45μm 滤膜过滤,将颗粒截留于膜表面,提高观察密度;
纳米颗粒:可选负染色法(2% 磷钨酸)增强对比度,或直接利用表面修饰的荧光基团(如罗丹明 B 标记)。
荧光标记
无荧光颗粒:用对应激发波长的荧光染料染色(如绿色荧光选 FITC,红色选 Cy3);
标记后需清洗去除游离染料,避免背景干扰。
二、设备配置与参数设置
荧光附件安装
插入紧凑型荧光照明器(需额外配置),LED 光源预对中,无需手动校准;
聚光镜切换至FL(荧光)位置,阻挡透射光,减少背景杂光。
滤光片选择(根据荧光类型)
绿色荧光颗粒(如 FITC、GFP):蓝光激发(BP470-490nm),发射光 BP510-550nm;
红色荧光颗粒(如罗丹明、Cy3):绿光激发(BP530-550nm),发射光 BP570-620nm;
若为多色标记,需依次单通道采集,避免串色。
光源与光阑调节
LED 光源强度调至 50%-70%(延长荧光寿命,避免淬灭);
孔径光阑缩小至 50%-70%(增强对比度,减少散射光)。
三、荧光观察操作步骤
低倍镜定位(4X/10X)
明场下找到颗粒密集区域,记录坐标;
切换荧光通道,观察荧光分布(如脂质体颗粒可能边缘荧光增强)。
高倍镜精细观察(40X/100X 油镜)
100X 油镜需滴加香柏油,微调焦至颗粒边缘清晰(避免压碎玻片,工作距离 0.13mm);
观察形态(球形 / 片状)、荧光均匀性(如纳米颗粒是否团聚导致荧光聚集)。
动态或三维观察(可选)
若需时间序列成像,开启 LED 低光毒性模式(减少光损伤);
配合 CellSens 软件进行 Z-stack 扫描,重建颗粒三维分布(需载物台高精度升降)。
四、图像优化与分析
对比度增强
柯勒照明下调节聚光镜高度,确保光斑均匀覆盖视野;
暗场模式辅助观察透明颗粒的荧光散射(需暗场聚光镜附件)。
量化分析
粒径测量:CellSens 或 ImageJ 标尺功能,统计≥100 个颗粒的 D10/D50/D90;
荧光强度:标准化背景后,分析单颗粒或区域平均强度(反映标记效率);
形态分类:球形度、长宽比等参数,区分团聚与分散状态。
多模态联用
白光 + 荧光叠加成像,定位荧光颗粒的物理位置;
结合偏光模式,分析矿物颗粒的双折射(如二氧化钛的晶型差异)。
五、注意事项
防荧光淬灭:快速拍照,避免长时间激发;可添加抗淬灭剂(如 DABCO)。
载玻片选择:使用薄型盖玻片(0.17mm),避免光路偏差;荧光样品需避光保存。
物镜维护:油镜使用后及时用二甲苯擦拭,防止香柏油残留影响透光率。
环境控制:关闭室内光源,减少杂散光;空调控温(25℃±1℃),避免热漂移。
总结
奥林巴斯 CX33 通过LED 荧光照明 + UIS2 光学系统,可实现颗粒样品的高对比度荧光观察,尤其适合微米级荧光标记颗粒的形态分析与定量研究。结合样品预处理(分散 / 染色)、滤光片精准匹配及软件分析,能有效支撑化妆品、生物医学等领域的颗粒表征需求。
(注:CX33 需选配荧光模块,基础机型仅支持明场 / 暗场,升级后可实现蓝激发荧光观察。)
电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