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北京长恒荣创科技有限公司网站!
全国服务咨询热线:

18518374100

当前位置:首页 > 产品中心 > > 小动物活体成像 > 活体小动物无损无标记光声三维立体成像设备
活体小动物无损无标记光声三维立体成像设备
简要描述:

活体小动物无损无标记光声三维立体成像设备技术,是生物医学成像领域的革命性手段,它基于生物组织自身成分的光学吸收特性,通过光声效应实现对小动物体内结构(如血管、肿瘤、器官)的三维、无创、高对比度成像,无需外源性造影剂或标记物,为活体动态研究提供了 “真实、自然" 的可视化工具。

  • 产品型号:
  • 厂商性质:生产厂家
  • 更新时间:2025-08-07
  • 访  问  量:703

详细介绍

品牌其他品牌价格区间面议
仪器种类光学成像产地类别国产
应用领域医疗卫生,化工,生物产业,制药/生物制药,综合

活体小动物无损无标记光声三维立体成像设备

活体小动物无损无标记光声三维立体成像设备,是生物医学成像领域的革命性手段,它基于生物组织自身成分的光学吸收特性,通过光声效应实现对小动物体内结构(如血管、肿瘤、器官)的三维、无创、高对比度成像,无需外源性造影剂或标记物,为活体动态研究提供了 “真实、自然" 的可视化工具。以下从技术原理、核心特性、成像流程、典型应用及优势展开说明:

一、技术核心原理:光声效应驱动的三维成像

该技术的基础是光声效应:当脉冲激光(500-1700nm)照射活体小动物组织时,内源性吸收物质(如血红蛋白、黑色素、脂质、细胞色素)吸收光能后瞬间热膨胀,产生超声波(光声信号)。通过阵列式超声探测器采集不同角度的光声信号,经三维重建算法(如反投影、傅里叶变换)反演吸收体的空间分布,最终生成三维立体图像。

无损无标记的本质:依赖生物组织自身的光学吸收差异(如血管中血红蛋白对 532nm 激光的强吸收、肿瘤细胞高代谢导致的色素积累),无需注射造影剂、荧光探针或进行基因编辑,避免外源性物质对动物生理状态的干扰。

三维立体解析:通过机械扫描(平移 / 旋转激光或探测器)或电子聚焦,获取 x、y、z 三个维度的光声信号,重建后可从任意切面(横断面、冠状面、矢状面)观察组织的立体结构,量化分析体积、密度、空间分布等参数。

二、技术核心特性:超越传统成像的优势

高对比度与深穿透的平衡

对血管、肿瘤等富含吸收物质的结构,对比度比超声成像高 10-100 倍,可清晰区分微小血管(直径 5-10μm);

穿透深度达数毫米至厘米级(如小鼠全身成像可达 2cm),解决荧光成像(穿透 < 1mm)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深度 < 2mm)的局限,覆盖脑部、腹部、皮下等多部位。

功能与结构信息同步获取

结构层面:三维显示器官轮廓、肿瘤边界、血管分支等解剖细节;

功能层面:通过分析光声信号的光谱特性,量化血氧饱和度(氧合 / 脱氧血红蛋白的光谱差异)、血流速度、代谢活性等生理参数(如肿瘤内低氧区域提示恶性程度)。

无损动态监测能力

无创伤性:激光与超声波对组织的损伤极小,可对同一小动物进行长期追踪(如每周 1 次成像),观察肿瘤生长、血管发育、器官修复等动态过程;

无标记干扰:避免外源性标记物的毒性或免疫反应,确保实验结果反映动物真实生理状态。

三、成像流程:从样本准备到三维重建

1. 小动物准备与系统调试

动物麻醉与固定:通过麻醉小动物(如小鼠、大鼠),固定于恒温(37℃)成像平台,减少呼吸、心跳导致的运动伪影;

参数设置:根据成像部位选择激光波长(如 532nm 用于血管成像,900nm 用于深层器官)、扫描范围(如脑部成像需覆盖颅顶区域)、分辨率(通常 5-50μm,兼顾细节与成像速度)。

2. 三维数据采集与重建

信号采集:激光脉冲激发组织产生光声信号,由超声阵列探测器同步接收,通过三维扫描获取全视野数据(单部位成像时间 5-20 分钟);

三维重建:利用专用软件(如 ViewMSOT、RAPID)对原始信号进行降噪、校正后,通过算法生成立体图像,支持实时预览和交互式调整(如透明化显示、局部放大)。

3. 量化分析

提取三维参数:如肿瘤体积、血管分支数、血管密度、血氧饱和度空间分布等;

动态对比:通过多次成像数据的叠加,分析参数随时间的变化(如肿瘤体积每周增长速率、血管修复过程中的分支增加趋势)。

四、典型应用场景:多器官与生理过程的成像

1. 血管系统三维成像

全身血管网络:清晰显示小鼠主动脉、分支血管及毛细血管床的立体分布,量化血管直径、长度、分支角度,用于研究血管发育畸形(如先天性心脏病的血管异常)或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与血管的空间关系)。

肿瘤血管生成:在乳腺癌、肝癌模型中,三维成像可观察肿瘤周边 “杂乱分支" 的新生血管,分析其与肿瘤侵袭方向的关联,评估抗血管生成药物(如贝伐珠单抗)的疗效(如治疗后血管密度下降 30% 以上)。

2. 脑部成像

脑血管与脑结构:穿透颅骨成像脑皮层微血管网络,三维显示脑血管与脑区(如海马、皮层)的空间对应关系,用于脑卒中模型中缺血区域的血管闭塞范围与再通动态追踪。

脑肿瘤研究:无创识别胶质瘤的位置与体积,通过血氧饱和度分布区分肿瘤核心(低氧)与边缘(相对高氧),指导放疗靶区的精准定位。

3. 腹部器官成像

肝脏与肾脏:三维显示肝内血管分布与肝小叶结构,评估肝纤维化时的血管重构;成像肾皮质与髓质的血流差异,监测急性肾损伤后的血流灌注恢复过程。

肿瘤转移:在肺癌、胃癌模型中,追踪肿瘤细胞转移至肝脏、肺部的微小病灶(<1mm),观察转移灶与器官血管的相互作用。

4. 肿瘤动态监测

皮下肿瘤:三维量化肿瘤体积随时间的变化,结合血氧信息判断肿瘤代谢活性(如体积增大伴随低氧区域扩大提示恶性进展)。

原位肿瘤:如脑部胶质瘤、胰腺癌,无创成像肿瘤与周围器官(如胰腺与十二指肠)的浸润关系,避免解剖导致的信息丢失。

五、技术挑战与未来方向

1. 当前挑战

分辨率与成像速度的矛盾:高分辨率成像(5μm)需密集扫描,耗时较长(>20 分钟),易受动物体动影响;快速成像则可能牺牲细节。

深层组织分辨率衰减:超过 1cm 深度后,光声信号衰减导致分辨率下降(>50μm),难以清晰显示深部微小结构(如腹腔微小肿瘤)。

三维数据处理复杂:单只小鼠全身成像数据量达数十 GB,实时三维重建需高性能计算支持,普通实验室难以普及。

2. 未来发展趋势

超分辨与高速成像:开发多焦点激光激发与并行探测技术,将成像时间缩短至分钟级,同时保持微米级分辨率;

多模态融合:与超声、OCT 等技术结合,互补优势(如超声提供器官轮廓,光声提供功能信息),提升三维成像的全面性;

智能化分析:利用 AI 算法自动识别肿瘤、血管等结构,量化参数并预测疾病进展(如肿瘤转移风险),降低人工分析成本;

临床前转化:标准化成像流程,推动该技术成为药物研发中评估疗效的 “金标准",加速从动物实验到临床应用的转化。

活体小动物无损无标记光声三维立体成像设备,以 “无创、无标记、三维、功能" 的优势,为生命科学研究提供了观察活体动态过程的 “窗口"。其在肿瘤学、神经科学、心血管研究等领域的应用,不仅深化了对疾病机制的理解,也为药物研发、个性化医疗提供了关键的在体验证工具,未来有望成为生物医学成像领域的核心技术之一。

产品咨询

留言框

  • 产品:

  • 您的单位:

  • 您的姓名:

  • 联系电话:

  • 常用邮箱:

  • 省份:

  • 详细地址:

  • 补充说明:

  • 验证码:

    请输入计算结果(填写阿拉伯数字),如:三加四=7
北京长恒荣创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小屯路8号1号紫金园写字楼E226室
邮箱:13661374100@139.com
传真:86-010-68187352
关注我们
欢迎您添加我们的微信好友了解更多信息:
欢迎您添加我们的微信好友
了解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