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矿相偏光显微镜观察岩石玻片,需结合矿物光学性质与地质成因,通过单偏光、正交偏光及反光模式解析岩石矿物组成、结构及演化。以下为系统化操作指南与分析要点:
偏光正交验证:插入上偏光镜,旋转至全暗视场(偏差<2°),确保起偏器(下)与检偏器(上)振动方向严格垂直(十字丝对齐)。
物镜应力检测:观察标准石英楔(一级红),无应力物镜干涉色均匀,避免双折射干扰(如 10× 物镜应力等级≤Ⅰ 级)。
载物台中心校正:用十字丝交点追踪矿物颗粒,旋转载物台(0-360°),颗粒不偏离中心(误差<5μm),确保消光角测量准确。
核心观察:形态、颜色、突起、解理
晶体形态
颜色与多色性
突起与糙面
解理分级
解理(云母,裂成薄片);
中等解理(角闪石,两组夹角 56°/124°);
无解理(石榴子石,不规则裂纹)。
核心观察:干涉色、消光、双晶、延性
干涉色级序判定
消光类型
双晶与环带
延性符号
核心观察:反射率、反射色、内反射
反射率分级
高反射率(黄铁矿,亮白色);
中反射率(磁铁矿,灰色);
低反射率(石墨,深灰色)。
反射色差异
黄铁矿(浅黄)vs 磁黄铁矿(古铜色);
斑铜矿(蓝紫锖色)→氧化程度指示。
内反射
透明 - 半透明矿物(如赤铁矿,樱红色内反射);
不透明矿物无内反射(如黄铁矿,全反射)。
单偏光:绿辉石(浅绿)+ 石榴子石(无色,正高突起);
正交偏光:绿辉石呈二级蓝干涉色,四次消光;石榴子石全消光;
成因:高压变质(石榴子石稳定于>1.5GPa),绿辉石环带记录俯冲 - 折返温压变化。
薄片清洁:酒精擦拭避免指纹油渍,防止假干涉色(如油渍呈彩虹色)。
温湿度控制:高倍镜(>40×)需恒温载物台(25℃±1℃),避免热胀导致焦距偏移。
联用法则:偏光特征 + 电子探针(成分)+XRD(晶型),如锆石干涉色(高级白)结合 U-Pb 定年,反演岩石形成时代。
动态观察:配置加热台(0-600℃),模拟变质脱水过程,记录矿物相变(如黑云母→白云母 + 石英)。
矿物 | 单偏光特征 | 正交偏光特征 | 典型干涉色 | 地质意义 |
---|
橄榄石 | 无色,正高突起,裂纹发育 | 一级灰 - 黄,平行消光 | 一级黄 | 超基性岩,指示幔源 |
斜长石 | 板状,聚片双晶 | 环带结构,斜消光(20°-40°) | 一级白 - 二级蓝 | 岩浆岩 / 变质岩,温压指示 |
角闪石 | 长柱状,多色性(绿→黄) | 二级蓝 - 三级红,斜消光 | 二级蓝 | 中高压变质,含水体系 |
石英 | 他形粒状,无解理 | 波状消光,一级灰 | 一级灰 | 硅质岩 / 花岗岩,低温标志 |
石榴子石 | 正六边形,无解理 | 全消光 | 无 | 高压变质,俯冲带指示 |
通过矿相偏光显微镜的多模式观察,不仅能实现矿物定性定量,更可通过光学特征反演岩石成因(如岩浆结晶、变质演化、流体交代),是岩石学研究的核心技术手段。建议结合《系统矿物学》光性数据手册,建立矿物 - 光性 - 成因的关联分析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