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介绍
品牌 | 赛奥维度 | 应用领域 | 医疗卫生,环保,食品/农产品,生物产业,制药/生物制药 |
---|
微重力三维细胞培养仪CellSpace-3D是一款专为模拟太空微重力环境设计的优良设备,结合低剪切力与三维培养技术,为细胞研究提供高度仿生的体外模型,在生物医学研究、药物开发及组织工程等领域展现出显著优势。
一、技术原理与核心优势
1.微重力模拟机制
旋转壁容器(RWV):通过水平旋转培养室,使细胞悬浮于培养基中,抵消重力沉降,形成近似“自由落体"的微重力环境。细胞呈均匀的三维聚集状态,直径可达500μm,更接近体内组织结构。
随机定位仪(RPM):通过多轴随机旋转分散重力影响,有效重力<0.01g,适合短期实验(如细胞信号传导研究)。
低剪切力设计:采用层流优化与低速旋转(<10 rpm),减少机械应力对细胞的损伤,保护细胞膜及细胞间连接。
2.三维培养与细胞自组装
细胞在微重力环境下通过黏附分子(如E-钙黏蛋白)自发聚集,形成具有代谢梯度、缺氧核心及细胞外基质(ECM)沉积的类器官或球状体。
相比传统二维培养,三维结构能更好地模拟细胞-细胞、细胞-ECM相互作用及药物渗透屏障,提高实验生理相关性。
3.高精度控制系统
支持转速、温度、湿度、气体浓度等参数的精确调控,满足不同细胞类型的培养需求。
部分型号配备重力传感器,实时显示重力曲线变化及各轴重力值,为数据追踪提供支持。
二、应用领域与典型案例
1.肿瘤研究
药物筛选与耐药性评估:微重力培养的肿瘤球体具有坏死核心与增殖外层,更接近实体瘤异质性。例如,乳腺癌模型中,微重力环境下肿瘤细胞对药物的耐药性提升3倍,与上皮-间质转化(EMT)标志物表达上调相关。
肿瘤微环境模拟:通过共培养肿瘤细胞、癌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及免疫细胞,研究肿瘤-基质相互作用及耐药机制。
2.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
骨与软骨修复:微重力培养的软骨细胞分泌的Ⅱ型胶原与糖胺聚糖(GAG)含量是二维培养的2倍,更适合软骨缺损修复。
神经与心肌修复:诱导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和胶质细胞,构建功能性神经组织;培养的心肌细胞可形成具有收缩功能的心肌组织,用于心肌梗死修复。
3.药物研发与个性化治疗
药代动力学研究:追踪药物在3D模型中的分布、代谢及排泄过程,优化给药方案。例如,在3D肿瘤球体中测试PD-1抑制剂疗效,发现其渗透深度与患者响应率正相关。
个体化医疗:利用患者来源肿瘤细胞构建3D模型,指导术后药物选择,提高治疗成功率。
4.航天医学与空间生命科学
模拟太空微重力环境,研究细胞在太空中的生长、繁殖及相互作用机制,为长期太空任务中的生命保障和医学研究提供数据支持。例如,国际空间站(ISS)利用RWV培养发现,微重力环境下HEK293细胞腺病毒产量提升5倍,杂质蛋白含量降低80%。
三、技术挑战与创新解决方案
1.培养体积限制
挑战:传统RWV单次培养体积<50 mL,难以满足工业级需求。
解决方案:开发模块化生物反应器阵列(如10×RWV并联运行),总培养体积达500 mL,实现规模化生产。
2.细胞团中心坏死
挑战:细胞团中心区域易因营养/氧气扩散受限而发生坏死。
解决方案:引入微流控灌注系统或声波操控技术,实现营养动态补充与代谢物清除。
3.数据实时监测
挑战:封闭式培养系统难以实时获取细胞状态数据。
解决方案:集成拉曼光谱(代谢物分析)与电阻抗传感(细胞密度),实现培养过程闭环控制。例如,通过拉曼光谱检测肿瘤球体乳酸浓度升高,预警缺氧发生。
四、设备选型与操作建议
1.型号选择
实验室规模:选择紧凑型设备(如主机尺寸380×408×440mm,重量≈10 kg),支持转速调节步进0.1rpm,满足基础研究需求。
工业级需求:选择模块化设计设备,支持多反应器并联运行,实现大规模细胞生产。
2.操作流程
准备阶段:清洁培养室与微载体,配置培养基并添加生长因子。
接种与培养:将细胞悬液与微载体混合,接种至培养室,调整旋转速度与温度。
监测与调整:定期监测细胞密度、活性及代谢物浓度,根据实验需求调整氧气浓度、pH值等参数。
收获与分析:停止旋转后收集细胞与微载体,进行后续实验(如分析、传代或冻存)。
五、未来展望
随着技术迭代,微重力三维细胞培养仪CellSpace-3D将向以下方向发展:
高通量筛选:结合微流控芯片与AI算法,实现单芯片支持>100个类器官的并行评估,加速药物研发进程。
无损监测:开发基于光声成像或拉曼光谱的无损监测手段,实时追踪细胞团功能与结构变化。
标准化与自动化:建立3D细胞培养产品的质量标准(如ISO标准),开发高通量、自动化设备,降低非专业用户的技术门槛。
产品咨询
电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