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北京长恒荣创科技有限公司网站!
全国服务咨询热线:

18518374100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文章 > 相差 荧光活细胞显微时间序列动态观察采集设备

相差 荧光活细胞显微时间序列动态观察采集设备

更新时间:2025-09-02      点击次数:34

相差 - 荧光活细胞显微时间序列动态观察,是将相差显微镜技术与荧光显微镜技术结合,对活细胞进行长时间、周期性的动态成像记录,从而实时追踪细胞形态变化、亚细胞结构动态及分子表达 / 定位等过程的前沿显微成像方法。该技术既解决了活细胞无标记观察的需求,又实现了特异性分子靶向追踪,是细胞生物学、发育生物学、药理学等领域研究活细胞动态行为的核心手段。


一、核心技术原理:相差与荧光的 “互补协作"

该技术的核心是两种显微技术的协同 —— 相差技术负责 “无标记看形态",荧光技术负责 “特异性看分子",二者结合实现活细胞动态的 “全景 + 精准" 观察。

1. 相差显微镜技术:无标记观察活细胞形态

活细胞通常透明(折射率与周围培养基差异小),普通明场显微镜难以分辨细节。相差技术通过将细胞内部折射率差异转化为明暗对比,无需染色即可观察活细胞的形态、运动及内部结构(如细胞核、线粒体、细胞膜边缘),避免了染色对细胞活性的破坏。

关键原理:利用光的 “相位差"(光穿过细胞不同结构时,因折射率不同导致传播速度差异,产生相位差),通过显微镜内的 “相差板" 将不可见的相位差转化为可见的 “振幅差"(明暗差异),使透明细胞呈现清晰的明暗对比图像。

优势:无标记、不损伤细胞,可长期观察细胞存活状态;适合观察细胞贴壁、迁移、分裂等宏观动态行为。

2. 荧光显微镜技术:特异性追踪分子 / 亚细胞结构

荧光技术通过 “荧光探针"(如荧光染料、荧光蛋白)与细胞内特定靶点(如 DNA、蛋白质、细胞器膜)特异性结合,在激发光照射下探针发出荧光,从而实现对目标结构的精准定位和动态追踪。

关键原理:基于 “荧光现象"—— 荧光探针吸收特定波长的激发光后,电子跃迁到高能级,再回到基态时释放出波长更长的荧光;显微镜通过 “激发滤光片"(筛选激发光)、“ dichroic 镜"(反射激发光、透过荧光)和 “发射滤光片"(筛选荧光),仅采集目标荧光信号,排除背景干扰。

常用探针举例:

细胞核标记:DAPI(结合 DNA,发蓝色荧光);

细胞骨架标记:Alexa Fluor 488 - 鬼笔环肽(结合肌动蛋白,发绿色荧光);

分子表达追踪:GFP(绿色荧光蛋白,融合到目标蛋白上,实现动态定位)。

3. 时间序列成像:动态记录细胞行为

通过显微镜的自动控制模块(如电动载物台、自动聚焦、快门控制),按设定的时间间隔(如每 5 分钟、每 1 小时)对同一视野的细胞进行连续成像,生成 “时间序列图像栈" 或动态视频。结合图像分析软件(如 ImageJ、MetaMorph),可量化分析细胞迁移速度、分裂周期、荧光信号强度变化等参数。


二、核心应用场景:聚焦 “活细胞动态过程"

该技术因能兼顾 “无损伤" 与 “特异性",广泛应用于需实时追踪细胞动态的研究领域:

应用领域具体研究方向技术价值

细胞生物学细胞分裂周期追踪、细胞迁移 / 侵袭、细胞凋亡动态无标记观察分裂形态,同时用荧光标记染色体(如 H2B-GFP),精准定位分裂阶段

发育生物学早期胚胎发育(如斑马鱼 / 线虫胚胎细胞分化)、干细胞分化动态长期记录胚胎细胞增殖分化过程,荧光标记分化标志物(如 Oct4、Sox2)

药理学药物对细胞的动态影响(如药物诱导的细胞骨架重组、凋亡过程)实时观察药物作用下细胞形态变化,同时用荧光探针检测凋亡信号(如 Annexin V)

分子生物学蛋白质定位与转运(如膜蛋白内吞、细胞器间物质交换)荧光标记目标蛋白,追踪其在细胞内的动态移动路径

病毒学病毒入侵宿主细胞的过程(如新冠病毒与细胞膜结合、病毒颗粒在细胞内扩散)荧光标记病毒颗粒(如 GFP 标记病毒衣壳蛋白),实时记录入侵步骤


三、关键技术挑战与解决方案

活细胞长时间成像需克服 “细胞存活" 与 “成像质量" 的矛盾,核心挑战及应对策略如下:

1. 细胞活性维持:避免成像过程损伤细胞

长时间成像(数小时至数天)中,光照、温度、CO₂浓度等均可能影响细胞存活,需通过 “环境控制模块" 解决:

温度控制:显微镜载物台配备加热板 / 加热套,维持 37℃(哺乳动物细胞)恒温,避免温度波动导致细胞代谢紊乱;

气体控制:内置 CO₂培养小室(通入 5% CO₂),维持培养基 pH 稳定(避免 pH 变化导致细胞凋亡);

湿度控制:小室加装湿度模块,防止培养基蒸发导致渗透压升高;

光毒性抑制:

选择 “低光毒性荧光探针"(如 GFP 变体 mNeonGreen,比传统 GFP 更亮,可降低激发光强度);

采用 “脉冲式激发"(缩短激发光照射时间,如每次照射 10-50ms),减少光对细胞的氧化损伤;

优先用相差成像记录形态,仅在关键时间点启动荧光成像。

2. 成像稳定性:避免长时间成像的 “漂移"

长时间成像中,载物台位移、焦距偏移(如培养基蒸发导致液面下降)会导致图像模糊,需通过 “自动校正模块" 解决:

自动聚焦(Auto-focus):基于 “对比度检测" 或 “激光反射聚焦",每次成像前自动调整物镜焦距,确保细胞始终处于焦平面;

自动载物台校正(Auto-stage correction):通过图像中 “参考标记"(如培养皿边缘、固定的细胞结构),实时校正载物台的 X/Y 轴位移;

使用高稳定性载物台:采用无振动的电动载物台,避免环境振动(如实验室人员走动)对成像的影响。

3. 图像信噪比:排除背景干扰,清晰捕捉信号

活细胞成像中,背景荧光(如培养基自发荧光、细胞 autofluorescence)会影响信号质量,需通过 “光学优化 + 软件处理" 解决:

光学层面:

使用 “高数值孔径(NA)物镜"(如 NA 1.4 的油镜),提高荧光信号采集效率;

搭配 “共聚焦扫描模块"(可选升级),通过针孔排除焦外荧光,显著提升信噪比(适合厚样本或高背景场景);

软件层面:

成像后用软件(如 ImageJ)进行 “背景扣除"“平滑滤波",减少噪声干扰;

对时间序列图像进行 “配准",校正微小位移导致的信号偏移。


四、典型实验流程示例(以 “细胞迁移追踪" 为例)

样本制备:将待观察细胞(如 HeLa 细胞)接种到 “玻璃底培养皿"(适配显微镜载物台,保证光学清晰度),加入含血清的培养基,置于 37℃、5% CO₂培养箱中贴壁生长至 50%-70% 融合度;

荧光标记(可选):若需标记特定结构(如细胞骨架),加入荧光探针(如 Alexa Fluor 488 - 鬼笔环肽),37℃孵育 20 分钟,用 PBS 洗去未结合探针,加入新鲜培养基;

显微镜 setup:将培养皿放入显微镜的 “环境控制小室",设定温度 37℃、CO₂浓度 5%,等待 10 分钟让细胞适应环境;

视野选择与参数设定:

在明场 / 相差模式下找到目标视野(选择细胞分布均匀、无明显杂质的区域);

设定成像模式:同时采集 “相差图像"(记录细胞形态)和 “荧光图像"(记录细胞骨架);

设定时间序列参数:成像间隔 10 分钟,总成像时间 12 小时(共 72 个时间点),每个视野拍摄 3 个 Z 轴层面(避免焦距漂移);

启动成像:开启自动成像程序,期间避免触碰显微镜或实验台,防止振动;

数据分析:

用 ImageJ 导入时间序列图像栈,进行背景扣除、Z 轴投影(取最清晰层面);

使用 “细胞追踪插件"(如 TrackMate)标记单个细胞,计算细胞迁移轨迹、迁移速度、方向角等参数;

结合荧光信号强度分析,观察细胞迁移过程中细胞骨架的动态变化(如丝状伪足的伸出与收缩)。


综上,相差 - 荧光活细胞显微时间序列动态观察技术,通过 “无标记 + 特异性标记" 的协同优势,为活细胞动态行为研究提供了高时空分辨率的可视化工具,其核心是在 “细胞存活" 与 “成像质量" 之间找到平衡,同时依赖精准的环境控制和后期数据分析,才能充分发挥其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价值。


北京长恒荣创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小屯路8号1号紫金园写字楼E226室
邮箱:13661374100@139.com
传真:86-010-68187352
关注我们
欢迎您添加我们的微信好友了解更多信息:
欢迎您添加我们的微信好友
了解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