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一些奥林巴斯正置三目显微镜 BX53 的使用技巧:
奥林巴斯BX53显微镜光路调节技巧
光源优化:根据样品的特性和观察需求来调节光源强度。对于透明或较薄的样品,使用较低的光源强度,避免过亮导致细节丢失;对于不透明或较厚的样品,则可能需要增加光源强度。同时,可通过调节聚光镜的高度和孔径光阑来控制光线的汇聚和散射,使光线均匀地照亮样品,获得更好的对比度和清晰度。
光路校准:定期进行光路校准,确保光路系统的准确性。例如,检查物镜、聚光镜和目镜是否在同一光轴上,可通过观察视野中心的样品图像是否在不同放大倍数下都保持清晰和居中,若有偏差,可使用显微镜的校准工具进行调整。
奥林巴斯BX53显微镜聚焦与成像技巧
粗调与微调配合:在开始观察时,先使用粗调旋钮快速找到样品的大致位置,使样品进入视野。然后,切换到微调旋钮进行精细调节,以获得最清晰的图像。在高倍镜下观察时,微调的精度尤为重要,要缓慢、小心地转动微调旋钮,以免错过最佳聚焦点。
利用景深:根据样品的厚度和观察目的,合理利用景深。对于较薄的样品,可以通过减小景深来突出样品的细节;对于较厚的样品,则需要适当增大景深,以便观察到样品不同层面的结构。可以通过调节物镜的数值孔径或聚光镜的孔径光阑来控制景深。
三目成像优化:当使用三目接口连接成像设备时,先在双目观察下将图像调节清晰,然后再切换到三目进行成像。同时,根据成像设备的特性,调整相机的曝光时间、增益等参数,以获得高质量的图像。
奥林巴斯BX53显微镜样品制备与观察技巧
样品切片厚度:对于需要切片的样品,切片厚度要适中。一般来说,对于细胞和组织样品,切片厚度在 5-10 微米较为合适,过厚的切片会导致光线散射和成像模糊,过薄则可能会丢失样品的一些结构信息。
样品染色:根据样品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染色方法,以增强样品的对比度和可见度。例如,对于细胞样品,常用的苏木精 - 伊红(HE)染色可以使细胞核和细胞质呈现不同的颜色,便于观察细胞的结构;对于细菌样品,革兰氏染色可以区分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观察顺序:在观察样品时,建议先使用低倍物镜进行整体观察,了解样品的大致形态和分布情况,然后再选择感兴趣的区域,切换到高倍物镜进行详细观察。这样可以避免在高倍镜下盲目寻找目标,提高观察效率。
奥林巴斯BX53显微镜特殊观察模式技巧
相差观察:在相差观察模式下,要根据样品的透明度和折射率差异,调节相差环的位置和聚光镜的相位板,以突出样品的相位差,使透明样品的细节更加清晰可见。
荧光观察:进行荧光观察时,选择合适的荧光激发块和滤光片组合,以确保能够有效地激发荧光并过滤掉不需要的光线。同时,要注意荧光染料的激发和发射波长范围,避免不同荧光信号之间的干扰。此外,为了减少荧光淬灭,应尽量缩短观察时间,并在观察过程中避免强光照射。
偏光观察:对于具有双折射特性的样品,在偏光观察时,需要旋转载物台,观察样品在不同角度下的偏光现象,以分析样品的晶体结构和取向等信息。同时,可以使用补偿器来进一步增强偏光效果,提高观察的准确性。
电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