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林巴斯 SZ61 体视生物教学显微镜的应用技术如下:
奥林巴斯 SZ61显微镜观察技术
调节焦距:转动粗调焦旋钮,可快速地大范围调节焦距,使样品大致清晰成像;再配合微调焦旋钮,进行精细的焦距调整,直至获得最清晰的图像,比如观察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时,需通过微调来清晰呈现其组织细节。
调整照明:利用 LED 照明系统的亮度调节旋钮,根据样品的透明度和观察需求,调节出均匀、明亮的照明效果。对于透明的生物样品,如昆虫翅膀,可适当降低亮度;对于不透明的样品,如植物的茎横切面,需增加亮度以看清表面细节。
选择观察方式:支持正立观察、倒立观察和 3D 观察等多种方式。观察生物整体结构时可采用正立观察;需要对样品进行操作时,倒立观察更方便操作和观察;而 3D 观察则能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样品的三维结构,如观察花朵的内部构造。
变倍操作:通过变倍旋钮,在 0.67 倍至 45 倍(使用 10 倍目镜时)的放大倍数范围内轻松切换,可先使用低倍镜观察样品的整体形态,再切换到高倍镜观察细节。如观察昆虫时,低倍镜下先看清昆虫整体外形,高倍镜下观察其足部的刚毛等细微结构。
奥林巴斯 SZ61显微镜数码成像技术
连接设备:将数码摄像头安装在三目镜筒上,通过数据线将摄像头与电脑或其他显示设备连接,确保设备之间的通信正常。
参数设置:在配套的成像软件中,设置图像的分辨率、色彩模式、对比度、亮度等参数,以获得高质量的图像。还可以设置图像的存储格式和路径,方便后续查看和使用。
图像采集与分析: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满意的图像后,通过软件中的采集按钮,将图像捕捉并保存到电脑中。利用软件的测量工具,可以对图像中的细胞大小、组织距离等进行测量和分析;也可以添加标注、注释等,方便对图像进行说明和讲解。
奥林巴斯 SZ61显微镜样品制备技术
切片制备:对于一些较大的生物样品,如植物的根、茎、叶等,需要制作切片以便观察内部结构。使用切片机将样品切成薄片状,厚度一般在 10-50 微米之间,然后将切片放在载玻片上,滴加适量的水或染色剂,盖上盖玻片。
装片制作:对于微小的生物样品,如酵母菌、草履虫等,可采用涂片或压片的方法制作装片。涂片是将样品均匀地涂在载玻片上;压片则是将样品放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后,用镊子或手指轻轻按压,使样品均匀分散。
染色技术:为了使细胞或组织的结构更清晰,常需要进行染色。根据不同的样品和观察目的,选择合适的染色剂,如甲基绿可染 DNA,吡罗红可染 RNA,碘液可染淀粉等。将染色剂滴在载玻片上的样品上,染色一定时间后,用清水冲洗多余的染色剂,再盖上盖玻片。
显微操作技术
解剖操作:在观察昆虫、小型动物等生物时,可利用 SZ61 显微镜的长工作距离和立体成像特点,使用解剖工具在显微镜下进行精细的解剖操作,如分离昆虫的器官、观察动物的内部结构等。
显微注射:在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可进行显微注射操作演示,如将外源基因或药物注射到细胞或胚胎中。在显微镜的观察下,将注射针准确地插入细胞或胚胎,完成注射操作。
细胞操作:可以对细胞进行挑选、转移等操作。例如,在细胞培养实验中,通过显微镜观察,挑选出状态良好的细胞,用移液器或微操作工具将其转移到其他培养皿或培养基中。
电话
微信